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青岛马克展览有限公司!    热门关键词:青岛企业展厅设计公司 青岛展览公司
青岛展览设计
行业新闻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最新资讯 > 行业新闻

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造型曝光!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9/7/18 11:52:29 点击:3598 属于:行业新闻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动画 © 央视网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历时四年打造,终于在6月30日完美竣工,并计划于2019年9月30日开航。早早在2016年英国《卫报》评选“新世界七大奇迹”里中国包揽两项,其一是去年通车的珠港澳大桥,另一个就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!

并且它位!居!榜!首!

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拍 ©李召麒

如今它将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、韩国仁川国际机场、日本成田国际机场等竞争亚洲枢纽机场。

北京大兴国际造型——“凤凰展翅”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造型如“凤凰展翅”,其“翅膀”就是航站楼中心点向外辐射延伸出的五个指廊。

以航站楼中心位置为原点,半径90米的范围,都是没有柱子的高大空间,能装下整个国家游泳中心“水立方”。高大空间的上方是透光、防辐射、防阳光直射的玻璃,所以行走在这里,非常亮堂、宽敞。90米开外,是支撑屋顶的8根C型柱,像巨大的灵芝,非常美观。

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© 李金凤

▼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拍 © 新华社

诺大的指廊为候机区域,呈放射状布局,向东北、东南、中南、西南和西北五个方向分别设置了五个指廊,总长度1829米,总面积有30万平方米,直线距离不超过600米。旅客通过安检可直奔指廊上分布的登机口。

放射状布局方便了所有旅客,从航站楼中心点到最远端的登机口,旅客步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。

每个指廊的末端都透着浓郁的中国风,分别被设计成丝园、茶园、瓷园、田园以及中国园等五座“空中花园”,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,巧妙呼应了“丝绸之路”的内涵,即给旅客提供了舒适的候机体验,也是大兴国际机场最大的看点之一。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

世界上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

机场的屋顶面积相当于25个足球场,屋顶中心有一个巨大六边形天窗与六条条形天窗

八个气泡窗相互连接,将机场内部变成一个大型光庭。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,由12300个球形节点和超过60000根连杆相互连接,光屋顶就使用了8000块完全不重样的玻璃,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。

为了给乘客最大化的公共空间,设计师简化了建筑形式,将C形柱顶部与气泡天窗相接,使屋面与承重结构一体化,整个屋顶就用了8根C形柱来支撑,创造了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庭。阳光穿透玻璃撒满大厅,旅客沐浴着阳光开启自己的旅程。

大兴机场担负着京津冀地区综合交通的重任,是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。机场建成后,京霸高铁将会在机场下方呼啸而过,地下还有S6线、廊涿城际、城际轨道。

于是为了机场安全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用了,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,使得机场可以抗住八级地震。

所谓隔震,简单地说就是在上部结构和震动区之间,设置一层柔软的隔震层,减少震动区的震动向上传递,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震动幅度。

大兴机场在国内首次采用双层出发高架桥设计,双层桥分别对应航站楼的第三层和第四层,国际出发走上层,也就是第四层,国内出发上下两层均可,第三层是与国内安检平行的楼层,其中部可以进行自助取票、自助行李托运等服务,第四层中部为国际办票柜台和行李托运,两侧则可以办理国内航空业务。

机场高速全线应用自融冰雪路面技术

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也充满黑科技,高速路面大面积采用融雪材料,使结冰点下降到零下12度左右,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大范围使用这项技术的项目。

中国规模最大空地一体化交通枢纽

将会以大兴国际机场为中心

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空地一体化交通枢纽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——成长之路

大兴机场的建造。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技术水平,表现出让人瞠目咂舌的「中国速度」。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个纪录:世界首次高铁下穿机场航站楼、世界最大隔震支座机场航站楼、世界最大无结构缝一体化航站楼、世界首个双层到达及出发的航站楼、全球规模最大空管自动化系统。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,建筑面积大约140万平方米,体量相当于首都机场1号、2号、3号航站楼加起来的总和。

为何要建这么大的航站楼?只因北京航空客流的急速攀升。大兴机场67公里之外,位于顺义的首都机场,不到5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,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。这里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,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,仅次于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。

尽管已经首都机场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,但依然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客运需求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大兴机场的中国超级工程再次刷新人们的认识。

▼钢铁凤凰成长之路,图源新华社

津冀区域越来越频繁的国内外经济交流往来,

让我们一起见证凤凰的腾飞!

本微信图文资料来自 新京报 、小象爱设计、设计最前沿、科技日报等,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仅供参考学习!

相关推荐